四、先细研“三乘”的本意
佛学上有“三乘”,指大乘、独觉乘、声闻乘。依四语典所列,三乘的梵音为 Trini Yanani,英译为 Three Yanas or Vehicles,中文意思就是三种乘具。第一种乘具叫“大乘”,术语典上说“大乘,摩訶衍那,又云菩萨乘,Maha-yanam(Great Vehicle),伟大的乘坐物。”大辞典上说 :“大乘 Mahayana,梵语摩訶衍,译言大乘。乘以运载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由英译 Great Vehicle 用字即可看出它是一种大型的乘具,可以一次运载很多人。《十二门论》说:“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为大。”白话意思为:“诸佛大人乘坐这个乘具,所以称为大。
此处有值得思考的一点,就是“诸佛大人”指那些人?“名为大”是指乘具大型,还是指地位高?今日我们说“大官”,他们的座车一定是高级进口车,不仅车型较大而且价格较贵,“名为大”绝对很正确。
《法华经方便品》有这样的说法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眾生。”第一句“佛自住大乘”,不是明白点出“佛”这些高贵人士自己住在“大乘”中吗!此处也让我们知道当时是有“佛”这个阶层的高级人士,他们不是佛教所言,人人可以成佛的“佛”,那麼住在大乘中的佛是何许人?
最后一句“以此度眾生”,眾生指人类,度是引渡、从一处运到另一处之意。这句话指那些称为佛的人(?)运用大乘来运载人类到别处。这样的事实在成为宗教信仰观念后,就被后世佛教界延伸引用为能度大眾的“大法”。
第二种乘具叫“独觉乘”,梵音 Pratyeka-buddha-yanam, 英译为 the Vehicle of the Enlightened for Self, 中文意思是自我啟迪、啟发的乘具。独觉两字古译为“辟支佛”,也译为缘觉,因此独觉乘又称为“辟支佛乘”,不是“佛”的乘坐物,是小型的个人的乘坐物。
第三种乘具叫“声闻乘”,梵音 Sravaka-yanam,英译 Disciple Vehicle, 中文意思是弟子(门徒)的乘坐物。
佛教经典中也有另外指称三乘为“声闻乘、缘觉乘 (独觉乘)、菩萨乘”,菩萨乘的梵音为 Bodhisattva-yanam,英译为Bodhisattva Vehicle, 中文就是指菩萨坐的乘具。由此又可看出“菩萨”坐的乘与“佛自住”的大乘有所不同。
《四教仪集註》说,“三乘,乘以运载为义,声闻以四諦为乘,缘觉以十二因缘为乘,菩萨以六度为乘,运出三界归於涅槃。”明白区分三乘的“度法”(运输方法)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将人类运出三界,送到涅槃之境。
圣严法师认为,佛陀对根器浅薄的人说做人的根本道理,如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厌世观念很浓的人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乘;对根器探厚且有悲愿化世的人就说菩萨乘。
依据《法华经譬喻篇》的记载,声闻乘是服从佛陀的教诲、而本身完全觉悟的修行者所有的乘坐物;独觉乘是藉自己觉悟的、智慧的修行者所有的乘坐物;菩萨乘是觉悟自己修行、同时也努力使别人达到觉悟的人的乘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