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组织发起引智成果评选活动。“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今天揭晓。它们分别是:
1.高速动车
高速动车
2005年,中国与西门子签署CRH3动车组合同及技术转让协议。随后,中方引进西门子150余人次专家来华对动车组的设计、制造等进行指导。中德专家团队合作,中国轨道客车迅速跨越30年的变化。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北京天津仅仅半个小时就可直达,创造了运营速度、运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外方项目总协调人威斯德获2008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唐车公司参与建设并提供全部高速动车组——CRH3型动车组的“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量子通信技术
量子通信技术
中科大潘建伟量子信息研究团队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以及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发展实用化的量子通信技术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使得中国在量子信息这一新兴领域在国际上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该团队成果曾1次入选英国《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或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7次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3.月宫一号
月宫一号
人类在外太空长期生存的核心技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自2004年起,北航刘红教授引进外国专家100余人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而自主创新,从无到有建立了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体系,经过10年努力研制出中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并于2014年5月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使中国此项技术水平与国际最高水平同处于同一水平上。研究成果将为中国今后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提供理论和基础技术。
4.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
1987年9月14日,中德专家经过4年努力,打破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发出中国第一封通过自行搭建的邮件系统发送的电子邮件,使中国正式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成为国际互联网注册国家。德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维纳•措恩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后经过中美等专家共同努力,199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国际卫星信道建立的接入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的64K专线正式开通,成为中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5.“CR-01”6000米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开拓者蒋新松率领团队,从1992年起,与俄罗斯合作,以我方为主,开始研制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1995年8月, “CR-01” 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研制成功,使中国机器人的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CR-01” 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3月开始,中俄继续合作联合研制7000米载人潜水器,掌握深海探测关键技术。
希望外星人UFO真相( https://www.etufo.org/ ) 分享的《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揭晓:高速动车上榜》,对您有收获。
欢迎分享本文链接:https://www.etufo.org/ufoet-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