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飞碟探索UFO之谜吗?不如现在就去下载《来自外星人的讯息》电子书了解ET外星人人类的起源真相吧!

天文学家发现距离地球第三近的恒星系统

0

天文学家发现距离地球第三近的恒星系统

这个恒星系统由两颗“褐矮星”构成,距离地球大约6.5光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天文学家鲁赫曼和同事在距离地球6.5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新恒星系统,这是人类所发现的距离地球第三近的恒星系统。

这个恒星系统是由两颗“褐矮星”相互围绕对方公转组成。褐矮星由于质量太小、核心温度太低而不能引发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所以它们表面温度不高,更像是气态巨型行星而非炽热的恒星。

鲁赫曼表示,由于该恒星系统距离地球相对非常近,因此是搜寻系外行星的优良目标,也是未来人类进行星际航行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这个恒星系统的天文学编号是WISE J104915.57-531906,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的“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 发现的,它仅仅比距离地球第二近的巴纳德星远0.5光年(巴纳德星距离地球6.5光年,是1916年人类发现一颗恒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要数“半人马座α”,仅距地球4.2光年,著名的“比邻星”就是该恒星系统中的一颗。

“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的主管爱德华·赖特表示,当初建造WISE的动机就是要发现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今后还可以动用地面的大型光学望远镜,如“双子星”天文望远镜和2018年发射升空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对这颗恒星进行进一步的观测。

那么问题来了,即使这么近的恒星系统也要光速飞行6.5年!那么人类要想进行星际旅行咋办?估计要靠核火箭了!

1903年,俄国物理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发现了星际旅行中的巨大障碍,即火箭的最大速度不可能超过火箭推进器喷口喷出物质速度的两倍。今天的航天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料燃烧后从喷口喷出的速度低于每秒3英里,航天飞机的速度无法突破每秒6英里这个界限。以这样的飞行速度,宇宙飞船需要12万年才能飞抵阿尔法人马座恒星系。因此,一名宇航员要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工作40年)飞抵目的地,飞船的速度必须是现在航天飞机飞行速度的3000倍。

可如何才能达到这么快的速度呢?弗里斯比说,利用核裂变、核聚变和反物质3种工作形式工作的核反应堆作为推进动力,就有望实现这个理想。

科学家们同核裂变打交道已有六十多年的经验。几十年前,他们利用核裂变原理制造了原子弹和可控核反应堆。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乔治·查普林的领导下,设计出了概念型、可控高速粒子的“裂变碎片”反应堆。该反应堆类似于一大摞“唱片”。“唱片”主体由石墨构成,石墨上有放射性核燃料(如钚和镅)。工作时,“唱片”旋转着进入圆柱形塔,同塔中其他放射性物质接触后迅速发生可控链式裂变反应。附加在“唱片”状反应堆上的强大磁场将反应产生的裂变碎片束缚在一起,以同一方向喷射而出,喷射所产生的巨大的反作用力能把火箭推到极高的速度,即每秒1.8万公里,约为光速的6%。

为使火箭飞行速度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即每秒3万公里,弗里斯比提议把两个裂变火箭叠加起来成为二级核裂变火箭。该火箭第二级将能有效地将火箭(探测飞船)推到光速的12%。这样,人类可经过46年漫长的星际旅行,进入阿尔法人马座恒星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的轨道。如果要探测离地球更远的星球,那么宇航员在有生之年根本无法完成漫长的星际旅行。即使可以采用更多级的核裂变火箭来协助飞行,他们也只能仰天长叹。

镅242并非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它是通过用中子轰击钚而获得的放射性同位素。镅242是最理想的可作为核燃料的同位素,因为它只需达到裂变反应临界状态的铀或钚质量的1%,就能开始持续裂变。从传统的放射性燃料如铀235和钚239中不可能得到这样的裂变碎片,因为它们都需要巨大的燃料棒来吸收裂变产物。

为了大大减轻飞船的重量,使其尽可能的小,裂变火箭应该用镅242这样的、能产生可作为推进剂的高能高温裂变产物的核燃料。不过据美国

专家估算,飞向邻近恒星系的旅行需要大约200万吨镅。然而,如果改用铀或钚,那么所需燃料重量会大得更为惊人,这势必将增加探测器的体积和重量,使探测器变得十分庞大而不切实际。

对此有何意见?欢迎在此发表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