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飞碟探索UFO之谜吗?不如现在就去下载《来自外星人的讯息》电子书了解ET外星人人类的起源真相吧!

走进重庆:浓淡相宜钟秀隽永的山水画卷

0

惊艳重庆喀斯特:地下更比地上奇

中国是一个喀斯特大国,在中国西南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景观众多。提起喀斯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桂林的漓江山水,想到云南的石林,想到贵州的织金洞,很少有人会想到重庆。重庆的喀斯特分布面积广,但它不是以喀斯特的面积广著称,而是以喀斯特的险、怪、幽取胜。

重庆的喀斯特不像桂林山水那样优美,那样诗情画意,没有刘三姐;也不像云南石林那样风景如画,也没有阿诗玛。重庆的喀斯特中走出来的是云雨巫山的神女,是华蓥山中的双枪老太婆。

重庆的喀斯特犀角烛怪,不与众同。好像是金庸的武林大会: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喀斯特那些主流的景观,如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广泛分布的峰林、峰丛在重庆很少见到,云南那种剑状喀斯特石林也很少,喀斯特最主要的景观——溶洞,重庆虽然很常见,但是重庆的溶洞往往是一套喀斯特景观组合的一部分,比如总是和竖井、天坑、地缝等配套。重庆的喀斯特景观非主流,但奇特。

重庆的喀斯特美在地下,不像云南、广西美在地上。重庆的地上山奇峡谷奇,重庆的地下更比地上奇。这里的喀斯特好像专门和地球捣乱,一会儿把地壳撕开一个大口子,一会儿砸几个大坑,一会儿用几把钻,对着地壳深深地钻下去。

把地壳撕开一道长长的裂隙,好像要看看地壳下的秘密,这就是所谓的地缝。我在重庆的武隆走进龙水峡地缝,只见窄窄的一条缝隙,直直地切到地壳深处,抬头看,天成一缝,地缝边缘的绿树仿佛长在天上,忽然一道瀑布从天而降,落到你身上时,已化成一团雾。在地缝中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终结的迹象,其实龙水峡地缝还不如奉节的地缝宏大,奉节天井峡地缝长达6公里,深度200多米,有的地方宽仅一米,这种地缝也是一种峡谷,有专家称其为“隙谷”。

由地缝引出了天坑,这在重庆的奉节总是被并列说出:天坑地缝。重庆的天坑奉节小寨最有名,一是这天坑形态完整,规模宏大,还有就是一直有人居住,有故事流传。奉节现在已知的天坑就有十几处。

重庆的武隆也有很多天坑,但这里的天坑与喀斯特的另一种独特景观——天生桥相伴而生,两个天坑被三个天生桥相隔,构成非常独特的景观。我去武隆时,一见到这几个天生桥,就明白了为什么武隆能被批准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样宏大的天坑和天生桥的组合肯定世所罕见。

不过遗憾的是,武隆的天生桥和天坑好像是有意避免曝光,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有看到一幅图片能够把我在现场感受到的东西拍出来。这次我们动用了一些遥控的小飞机,飞到空中想要把武隆的天坑和天生桥的宏大气势拍出来,但还是不尽人意。不过意外的收获是,飞机飞起来后,发现了另一个地方有两个天坑,它们排在一起好像大地戴上了一副墨镜一样,很酷。

重庆喀斯特的奇异之处还有许多,比如前面讲重庆的山时说到的平行岭谷,其实那些平行岭谷的背斜(也就是山岭)上面的砂岩和页岩已被剥蚀得所剩无几,其中核部的石灰岩已经露出,在山岭的上部发育成少见的平行的喀斯特溶蚀槽谷,有的岭是“一槽二岭”,有的是“二槽三岭”等。这种喀斯特景观也是全国罕见的。

最能表达重庆喀斯特特色的是竖井。三年前在武隆我曾遇到过一位剑桥大学学数学的女大学生——美国姑娘艾琳?林奇,当时她在武隆探洞。那时我没有在意这件事,最近几位去武隆拍摄喀斯特景观的同事告诉我,一位美国姑娘在武隆探洞已经十几年了,现在还在武隆。听到这个故事,我才意识到这里面很有故事。我们去了一个人去采访她,竟一连十几天见不到她,她一直在武隆的一个洞——芙蓉洞里。那个洞我去过,并没有觉得特别神奇,可是为什么这个剑桥大学的女大学生,也是著名的洞穴探险家被这个洞所吸引,一待就是十几天?武隆的喀斯特有何魅力吸引她断断续续十几年一直来这里。我的猜测是武隆的竖井吸引了她,因为她已经在芙蓉洞附近的文复苗族土家族乡境内发现并完成了对一个竖井——汽坑洞的探索,并证明了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深的竖井(1026米),在这附近,她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竖井群,在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108个竖井。其中一个苗坑洞,不像大多数竖井有横向转折的部分,而是始终垂直向下500多米,艾琳认为这个竖井的垂直深度可能排在世界第二,仅次于克罗地亚的一个竖井。

除了这里,在重庆还有许多竖井并没有被探索过,我觉得就是这样一些未被探索的世界级的奥秘吸引了这个美国姑娘。

无论是地缝,还是竖井,还有那些被切穿的背斜所成的峡谷,都是水流向下溶蚀切割的结果,都展现了水流坚定的垂直向下的一种意志和力量。为什么有一种力量吸引水流垂直向下,为什么这里出现了垂直向下1000多米的竖井,当你看到这样的一种黑黝黝的垂直向下的深渊时,你不感到震撼吗?即使给你一台钢铁的钻机,给你无数的油和电,你工作多少年,也未必能钻出这样一条竖井。但是柔弱的水却做到了。这不是奇迹吗?喀斯特景观的形成,一定是因为地下已经形成了一套地下河流域,只有地下河的水网形成了,才能不断地把喀斯特水溶解的物质和各种崩塌堆积的物质运走,各种喀斯特景观才能不断发育生成。竖井当然也是如此。一个1000多米深的竖井生成了,意味着在地下1000多米的深处,一套地下河水系生成了,这个地下河系统必须水流通畅,把各种物质源源运走。我在一位喀斯特专家的书中看到了这样一个词组:畅排的地下河系统。我觉得这个概念非常好,重庆武隆一带为什么有那么多喀斯特奇观,一定是在1000多米的地下形成了“畅排的地下河系统”。

为什么这里的地下河系统可以达到这样深?这些地下河的水都流到哪里去了?这让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离此不远处的长江,是因为长江切开了三峡,把三峡切到了这样的深度,才使得武隆那些竖井的地下水位降到这样的深度,也使得武隆的地下河系统在这样深的位置找到了出口,能够畅排出去。虽然长江是在地表上近乎水平地流淌,但是横着的长江决定了那些竖井——也就是竖着的洞穴的地下水位深度(也就是说,长江是这些地下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它们的深度不可能超过长江水面)长江切得有多深,那些竖井才有可能有多深。

而那些垂直的竖井,也能告诉我们地壳抬升的速度和周期性。当我们要研究长江是如何贯通的,长江是怎样切开三峡的,这些竖井也能开口说话。

在那个在重庆的地下世界断断续续逗留了十几年的美国姑娘,一位剑桥大学数学专业的大学生,一位杰出的洞穴探险家艾琳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进入重庆的地下世界来探险,其中也有一位中国姑娘刘佳,她和她的伙伴们在涪陵一处竖井——万丈坑的一次次探索,终于把这个竖井的深度推进到了841米,这已经进入了中国竖井深度的第二名。

也许洞穴长度、竖井深度等亚洲第一或世界第一等这些桂冠就在探索重庆地下世界的这些姑娘的手里诞生。

就像桂林有了刘三姐,石林有了阿诗玛做形象代言人一样,重庆是否可以请艾琳或者刘佳这样的探洞姑娘做一做形象代言人呢?

对此有何意见?欢迎在此发表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