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飞碟探索UFO之谜吗?不如现在就去下载《来自外星人的讯息》电子书了解ET外星人人类的起源真相吧!

走进重庆:浓淡相宜钟秀隽永的山水画卷

0

他发现了另一个‘三峡’

撰文/单之蔷

传统诗文中的三峡形象

说起三峡,我们似乎都很熟悉,三峡可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景观之一。在中国,谁没读过那些关于三峡的诗词文章呢?小学课本中就有李白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学的语文课本中既有今人余秋雨的散文《三峡》,又有从古人郦道元《水经注》中节选的文言文《三峡》。不仅今天如此,早在古代,三峡就名闻遐迩。我统计了一下,《全唐诗》(含诗4.89万首)中写三峡或提到三峡的诗有300多首。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已经建构了一个三峡的形象。这个三峡的形象虽有差异,但大同小异。

我去过几次三峡,既顺水也逆水走过,还去过三峡中一些支流中的峡谷,如大宁河小三峡等,但我头脑中的三峡形象也没有离开前人为我们划定的范围。我总结了一下前人为我们建构的三峡形象的几个要点∶首先是自然景观雄浑壮丽,这不用说了,无数诗篇吟诵了这一点;其次是江水气象宏大且具有豪放迅疾、一日千里的速度之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郦道元的《水经注》,都有江水流速之快的描述;还有三峡两岸猿声不绝造就的凄清之美,郦道元之文是始作俑者,其后三峡诗中猿声多。在一个名为“诗词名句”的网站中,我搜索到写三峡的猿与猿声的,有近300句。

除了自然之美,三峡更具有人文之美。三峡中处处流淌着神话和传说:巫山神女、昭君故里……无数的诗文建构着与这些人物相关的三峡形象。在“诗词名句”网,关于三峡的诗词有千余篇(直接以“三峡”二字命题的就有近400篇),其中昭君、神女分别出现119次、199次……

我们头脑中三峡的形象大致是由以上要素构成的。这个三峡是万山来奔、众水争流的三峡,是一泻千里、船行似箭的三峡;神女与昭君,宋玉和屈原,刘备和张飞都是三峡的形象代言人……

郑云峰发现了一个被埋没的世界:三峡纤夫遗迹景观群

我头脑中的三峡一直就是这样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摄影师郑云峰关于三峡的一部分图片,这些图片纠正了我过去关于三峡的印象,给我头脑中的三峡形象来了一次重构。

1996年的某一天,江苏徐州的摄影师郑云峰来到了三峡,他要在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前拍下三峡。他来到了三峡之一的巫峡,在江边一个小镇青石镇住了下来。江两岸就是巫山十二峰,在他的房东邹师傅家的窗户中就能看见江对岸的神女峰,每天他都早出晚归地拍照,这一切都在神女的注视之下。

郑云峰的照片一拍就是7年,直到长江三峡大坝建成蓄水。江水不断地上涨,最后把青石镇淹没,把他曾经拍摄的一切淹没,他才离开了那里。

他拍摄了几万张三峡地区的图片:风光的、人文的,如今这些图片拍摄的对象都已经淹没在三峡库区的水下了。从理性的角度看,我深知这些照片有巨大的史料和美学价值,但当我翻阅它们时,我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图片都没有击中我心灵的敏感部位,无法让我激动,因为这些图片还在我既有的三峡印象的框架中。

但是当一张三峡石头的图片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心为之一震。这张照片打动我的是石头上一道一道的沟槽:深深的,很光滑,也许是傍晚时拍摄的,夕阳的光辉正好照射进沟槽中,让一道道沟槽变成一道道金色的光芒……这深深的沟槽是怎样形成的?难道是三峡中纤夫的纤绳磨出的?

“是的,是纤绳磨出的,这是纤痕。”郑云峰告诉我。

“纤痕”,这个词我第一次听到。我赶紧在他的图片中寻找,没想到类似的图片越找越多,不仅有纤痕,还有纤桩、纤滩、纤道、在激流中拴船的牛鼻子……他甚至还拍到了如今早已绝迹、但那时还在长江支流的峡谷中拉纤的纤夫。

纤痕、纤滩、纤桩、纤道、牛鼻子……这些词我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些词所指称的事项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过去我知道的仅仅是纤夫,但纤夫的形象早已随着帆船的帆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没想到纤夫在三峡的石头上刻下了那么多他们生存的印记,这些遗迹是那样多,生命力是那样顽强,江水冲不掉,泥沙埋不掉,终于等到一个摄影师郑云峰来了,它们才呈现出来。

我想把郑云峰拍摄的这些景观称为“三峡纤夫遗迹景观群”,因为那些景观不是零散的,而是成系统、有结构的;不是少量的,而是数量巨大、成规模的;不是表面的,而是层层深入的……在我的心中,这些纤夫遗迹景观的图片揭示和建构起一个被忽略和埋没了近千年的、三峡纤夫生活劳作的世界。还远不止于此,这些图片还颠覆了我头脑中原有的三峡印象,我开始逐渐地走进一个真实的三峡世界。

他打造了一条小船

换回了一个世界

过去我看过零星的三峡纤夫的图片,但有的明显是摆拍;我也看过一两张纤痕的图片,但太孤单,不能揭示一个世界。我相信郑云峰拍摄的三峡纤夫景观世界是独家的,这个纤夫的世界是他发现并呈现给我们的。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一条小船说起。

郑云峰为了在三峡中拍摄,他请房东邹师傅找人打造了一条大约16米长、2.5米宽的小船。小船可以划桨,可以撑篙,上面还装了一台15匹马力的柴油机做动力。

郑云峰的小船在我看来意义重大,是理解问题的关键。这可能要扯得远一点,扯到“人是什么”。我比较欣赏的一位哲学家是这样说的:有什么样的工具和技术,就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世界。技术和工具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们就是世界本身。工具不同,世界就不一样。

郑云峰打造小船时,是把它当做一个工具,为的是节省时间。那时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去拍纤痕、纤滩、纤桩、纤道等,他想的还是以这只小船作为渡江的工具。但是小船打出来,进入了大江,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开始摆脱工具的命运,成为了主人,开始塑造摄影师郑云峰,把他塑造成在造船之前他完全想不到的另一个人。他的生活变了,人生变了,这条小船给他构建了一个新世界。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条小船,他的世界绝不会是这样的。

小船不是一个摆渡的工具,而是成了他的家:饿了在船上生火做饭,困了在船上铺床睡觉。他每天就乘坐这条小船,靠近大江中的一处处险滩,深入到三峡中的一条条溪流……实际上,这条小船帮助他实现了穿越,让他回到帆船时代。遗憾的是,他的船装上了柴油机,否则他会成为一个纤夫,进入一个更纯粹的帆船世界。不过上帝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做了一把纤夫。

有一次,在巫峡的下马滩,小船逆流而上,江水湍急,15匹马力的柴油机动力不够,小船上不去,一次次地被冲下来。这时,船上的师傅把船开到岸边停下,让船上的3个人下船,并扔下一根绳子,让大家拉船闯滩。这样,郑云峰第一次成了纤夫。用人拉船也非易事,一连三次都失败了,第四次才成功,已经精疲力尽的郑云峰坐在河滩上休息。

刚才的经历让他进入了纤夫的角色,他向开船的邹师傅随口问了一个问题:“听说三峡中的石头上有纤夫拉纤留下的痕迹,能看到吗?”“你坐的石头上不就有吗?”邹师傅漫不经心地回了一句。郑云峰站了起来,他真的看到石头上有两道光滑的、直直地凹进去的沟槽。“这就是纤痕?”“是呀,你再看前面的礁岩。”邹师傅说。郑云峰抬头向前望去,果然,前面从河床中露出的巨大层状岩石上有着一道道凹槽,由于那岩石横横地立在那里,顶部的一个个凹槽好像城墙的雉堞一样排列着。

此时正是11月,江水一落,进入枯水期。江水已从灌满峡谷、直逼两岸崖下的位置,退缩收拢到江中河道,这时,夏季丰水期时被江水淹没的一处处险滩都已露出,水位虽然低了,但水势汹涌,大小滩漩层见叠出。郑云峰看到,眼前靠近岸边的险滩石头上,岂止一处有纤痕,整片险滩上纤痕处处。这个下马滩在峡谷中延续有300多米,宽达200多米,一块块巨石上纤痕道道,有几十道、几百道……郑云峰数不清了,他的眼前出现了一队纤夫的身影,他们赤裸着全身(仅仅头上包着白布做成的头帕),身体倾斜着,与河滩的乱石呈45

对此有何意见?欢迎在此发表您的想法!